逝者 | “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”胡锦矗去世

导读2023年2月16日,被誉为“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”“中国大熊猫之父”的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胡锦矗去世,享年94岁。据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网...

2023年2月16日,被誉为“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”“中国大熊猫之父”的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胡锦矗去世,享年94岁。

据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网站资料,胡锦矗是四川省开江县人,1929年3月出生,1955年毕业干西南师范学院(西南大学前身之一)生物系。1957年,胡锦矗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后,进入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(今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)工作。

胡锦矗长期从事大能猫研究工作,对保护大能猫作出了突出的重献。四川日报曾报道,胡锦矗是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奠基人,是我国大熊猫研究的标志性人物。

实际上,他是属于“半路出家”,早年一直是从事脊椎动物以及长江水产资源的研究工作。1974年,胡锦矗主持四川省第一次大熊猫资源调查,首次正式参与到大熊猫研究事业中,并牵头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野外大熊猫生态观察站“五一棚”,随后还出任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(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)第一任主任。

都江堰融媒体中心2019年9月曾报道,1972年,尼克松夫妇访华获得一对大熊猫后,世界惊叹于这一生灵的魅力,迅速掀起一股熊猫热潮,而作为唯一拥有熊猫的国家,我们对自己国宝的分布情况、数量、繁殖等情况不甚了解。周恩来总理指示,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对大熊猫等珍惜动物的调查。

当时,45岁的胡锦矗作为四川省内知名野生动物专家,组建了一支30人左右的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,并担任队长。“70年代头几年,我参加了湖北和四川联合组织的水产资源调查队,研究中华鲟的保护工作。1974年,我才40多岁,因为我长期跑山林调查,大家都叫我‘山里人’,所以就点名我来牵头。”胡锦矗回忆道。

他研究发明结合其它指标从大熊猫粪便分析大熊猫数量的调查方法,后来被命名为 “胡氏方法”,沿用至今。1977年,胡锦矗及其带领的“野调队”经过为期四年、徒步9万公里的野外调查结束,一份20多万字的《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》出炉。

1985年,胡锦矗和他领衔的合作研究团队以第一线采集的大量素材为基础,加上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持续5年的合作研究工作,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猫生态环境和习性的著作《卧龙的大熊猫》。此后,胡锦矗还先后出版《大熊猫生物学研究与进展》《大熊猫研究》《追踪大熊猫的岁月》《哺乳动物学》《寻踪国宝:走进大熊猫家族》《大熊猫传奇》等大熊猫主题经典读物。

1987年国家科委授予胡锦矗“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”称号。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(WWF)授予胡锦矗教授的濒危动物研究团队“自然保护贡献奖”最高荣誉称号。2019年胡锦矗获评“大熊猫科学研究和保护终身成就奖”。

胡锦矗曾说,“研究大熊猫是国家的任命,国家给你这么一个大任,也可以说是时代给你的使命和任务。从对熊猫一无所知到现在小有成就,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。”

(文中部分资料引自《西华师大退休教师事迹集》)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