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的“战争”(随笔)

导读文/石志新从我记事开始,父母就经常吵架,这么些年了,父母之间的“战争”,就一直没停过“火”,或者说,“战争”的硝烟就一直没有彻底散...

文/石志新

从我记事开始,父母就经常吵架,这么些年了,父母之间的“战争”,就一直没停过“火”,或者说,“战争”的硝烟就一直没有彻底散去。

记得奶奶活着的时候,家里上演的是家庭版的“三国演义”,今天是父亲联合奶奶与母亲斗,过些时日,局势也许就发生变化,变成了父亲联合母亲与奶奶斗,再过些时日,也许······

奶奶走了以后,三个人的“战争”,就变成了两个人的“战争”。

其实,每一次发生“战争”的导火索,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,但是两个人都是大嗓门,谁都不承认自己的错,谁都不服输,自然“战争”就会逐渐升级。

父亲年轻的时候,是个炮筒子脾气,遇事沉不住气,一点火就着,还要动手打母亲,现在年龄大了,虽然还是和母亲吵架不断,不动手打人了,但语言的暴力还是让母亲受不了。

母亲是本村娘家,父亲家在村东头,母亲娘家在村西头,也就是一公里的距离。

那个年代,婚姻都是父母做主,听母亲说,当时老爷家经济条件不如爷爷家,虽说是一个村里,母亲在和父亲结婚之前,母亲对父亲这个人根本就不熟悉。

父母亲两人同岁,都属鸡,直到两个人结婚多年后,母亲才听人说,她和父亲犯相(坊间一种迷信的说法),命里不和。

母亲没上过一天学,是个典型的文盲,又是个传统的家庭妇女,也许是“嫁鸡随鸡嫁狗随狗”的传统观念太深了,也或许是农村这个熟人社会的氛围一直在影响着她的缘故,即便父亲年轻时脾气来了动手打她,她也从没有想过要离婚。

当然那个年代,人们,尤其是农村人的思想道德观念 都相当正统,极少有人拿婚姻当儿戏。

父母亲今年都虚岁九十了,到了这个年龄段的人,应该说性格都收敛一些了,但还是时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没完没了。

这些年,我每次回去都小住些日子,就这么很短的一段日子,当着我的面,两人也不消停,这正应了那句老话“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”,秉性难移了。

但说来也怪,尽管父母之间的“战争”在村里是有名的,但村里人对父母的评价还是很高,尤其是父亲在村里的威信还是数一数二的。

也许是年龄大了的缘故,父亲尽管还是经常和母亲吵架,但也学会疼人了,母亲腿脚不变,每次去村西头的卫生室看病,父亲都是搀着她。

父亲年轻时不会做饭,现在母亲身体不如他,为父亲做了一辈子饭的母亲,也终于吃到父亲亲手为她做的饭了,从这一点来看,父亲也算是进步了不少。

由父母的“战争”联想到现在的小夫妻,两句话不和就闹离婚,看看现在的女孩还有多少能忍受男方的一点点委屈,时下的年轻人,还有多少像父母亲那一代一样,忠于婚姻,忠于爱情。

相比之下,尽管母亲也有很多不足,如:受到家暴,选择忍气吞声,不对外声张,不善于心平气和地和父亲沟通等,但她(也包括她们那一代人)对婚姻的忠贞确实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好好学习。

2022、12、22

作者简介

姓名:石志新,籍贯:山东青州,笔名:一泓清水、白浪,退休干部,威海市作协会员,威海市音协会员,2021年5月,参加山东省农林水牧气象系统,庆祝建党100周年职工原创诗歌散文摄影征文,其诗歌《百年沧桑》获二等奖;参加由威海市纪委、市直机关工委主办,市文旅局、市文联、威海日报社协办的“清廉之路·你我同行”之“如诗如歌”文学作品征文,其散文《女支书宋占华二三事》荣获一等奖。在《人民日报》《经济日报》《中国海洋报》《经理日报》《齐鲁晚报》以及微信平台等发表言论、征文、通讯、小说、散文、歌词等900余篇,歌曲《开着小车游中国》《好想有人陪》《性情中人》《新农民》《每一天》《你年轻的样子》已在腾讯、优酷等平台发行。

壹点号 石志新(笔名一泓清水
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