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双鞋子看变迁

导读一双鞋子看变迁我是个卖鞋的,要说通过身边的小事,来见证小城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,我认为:一双鞋子量岁月,小城巨变足下藏。我们这个年龄...

一双鞋子看变迁

我是个卖鞋的,要说通过身边的小事,来见证小城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,我认为:一双鞋子量岁月,小城巨变足下藏。

我们这个年龄的人,小的时候都是穿“亲娘”牌的布鞋。我印象中,除了偶尔进城,在百货一零看见漂亮的女售货员,脚下蹬一双皮鞋,再就是去马车社卖草时,运输队的几个大个子,脚下都是看不清颜色的翻毛大皮鞋,其余无论大人孩子男女老少,无论公社干部还是普通百姓,都是一双布鞋量天下。

那时我还是小孩子,穿鞋特别费,一年光单鞋就得好几双,这还不包括五毛钱一双的塑料凉鞋。一个夏天一双凉鞋显然是不够的,每到棒子秸秆没了人,我的凉鞋就进入大修阶段儿:先看好开裂或断开的情况,用去年的旧凉鞋,铰出或圆或长的补丁,再在煤油灯上,把磨光的小锯条烧热,然后迅速的把补丁粘上去。这样的修修补补,一个夏秋不知多少次,直到又穿上单鞋,才算结束。

娘做鞋的手艺,可以骄傲的说,在我们村里数一数二。别说一个夹道子的婶子大娘,就是俺们村西半截的妇女,都服气:底子纳得那叫一个密,沿条儿粘得那叫一个平,你看那一圈上鞋的针脚,从第一针到最后一针,针距一般大,拿在手里就那么舒服。他老人家当时还有一手绝活儿,谁要是不小心把家人的鞋样子弄丢了,只要把本人叫过来,抬起脚瞅一瞅,他就立刻给出新鞋样儿,保证做出来正可脚儿。

八零年外出读高中,大人才舍得花钱,在百货一零给买了一双军绿,除了上体育课,平时我真是舍不得穿。原本指望它陪我走过两年高中,可没成想,高二上学期,脚下只有一双鞋的同桌,鞋子突然分了家,没法穿了,还不到星期六,只好忍痛借给他穿。他也是好心,星期天晚上回来后,把我的军绿给刷了,晾在宿舍窗台上,第二天一看,不知叫谁给顺走了。同桌大囧,说啥也要陪,可我一想到他的家境,就坚决不要,直到若干年后再见面,大家还拿这事儿当话题,那双两块三的军绿,成了抹不掉的记忆。

八十年代中期,渐渐的生活好了,城里卖鞋的多起来,除了县里的几家百货公司,城关镇的两家百货大楼,在路边摆摊儿卖鞋的也多起来。差不多有十五六年的时间,整个商业街的露天商位,得有一半的鞋摊子。各种商品良莠不齐,各种风格琳琅满目,小城人的脚下,变得多姿多彩起来。满大街都是皮鞋,上班儿不上班儿的,都弄双皮鞋穿,光看鞋,你还真分不清哪个是干部,哪个是工人,谁是个上班的,谁是个种地的;像我们这种在城里上班的年轻人,皮鞋之外,还得有一双刷得干干净净的白排球鞋。记得我曾给同事说过,看看现在的鞋,这还是鞋吗,简直是脸啊。

小城鞋子的流行风,无非是跟着南方人跑。今年兴尖头的,男鞋女鞋都跟枪尖子似的,明年兴圆头的,男鞋女鞋都跟闷葫芦似的,转过年来兴三接头的,好家伙,大街上男女老少的脚下,都跟港台明星似的,熠熠生辉。最可乐的,是世纪交替的那两年,还兴过一阵男高跟和男高腰儿,男皮鞋的后跟,有的竟达寸半,鞋筒半乍高,比现在的男士马丁靴还要高,我还买过一双寸跟儿的红皮鞋呢,你说可乐不可乐。

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十年来,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品味的提高,小城人的穿鞋,又经历了几个明显的变化。一是都认大商场,不再屑于从小地方小摊位买鞋,这就催生了多家大型鞋城。曾几何时,一到换季,乡下的人们成群结队往城里跑,都以在大商场买到好鞋子为荣,鞋老板们在赚得钵满盂满之余,都挖空心思进好鞋名牌鞋,都想尽千方百计,把利润压到最低,力争通过跑量来挣钱,鞋市的繁荣,成了小城社会发展的靓丽风景。

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,人们穿鞋子越来越来注重舒适,最明显的一个标志是,作为脸面的皮鞋,越来越不受待见。因为从鞋子的社会属性来看,皮鞋的主要功能是身份脸面气质,但是相对而言,皮鞋透气性差,底子太薄,长时间穿着会疲劳,尤其是高跟皮鞋,因为过于追求气质感和时尚感,穿鞋几乎等于受罪,这两年,皮鞋除了在特定场合的临时穿着,已经沦落为特殊人群的工装鞋了。与此同时,飞织面的休闲鞋子,市场越来越大。从十年前的舞蹈鞋,到近几年的健步鞋,从运动休闲鞋遍地开花,到皮鞋等正装鞋市场急剧萎缩,都在证明一点:小城人的脚下,随着生活提高意识进步,已经彻底走向解放,人们的穿鞋理念,由为了让别人舒服,到为了让自己舒服,由追求时尚流行,到追求个性自由,那种别人看着好看自己却遭罪的时代,已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

此正是:一双鞋子看变迁,生活幸福乐晚年。各位文友,你还珍藏着几十年前的老布鞋吗?要是有,送到博物馆里去,展览展览吧。

壹点号 老陈新语林
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